浮力
课题:浮力
初二(2)班 丁章迅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为压强和浮力,而浮力的产生正是因为压强差的存在,虽然课本中并未直接给出这句话,但作为压强内容的应用,并且独立出阿基米德原理.本节成为了初中物理比较难的一课内容,主要难在结论的得出.如果只是记忆住最后的结论.在学生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疙瘩,在应用中也会出现各种的疑惑.所以组织好探究过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本节的主线为浮力现象------浮力定义------称重法得出下沉物体也会受到浮力----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验证出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最终给出阿基米德定理.为了在本节内容中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在探究中学习,分解问题的难度。增加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亲自体会原理本身。故将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放到下一节课中,希望能够让学生完全消化。
学情分析:本班是年级的重点班.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好.求知欲比较强,但生活中的经验和物理事实很多时侯是相悖的,所以给予足够的时间引导和探究非常重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1)认识浮力现象,知道浮力的定义
(2)知道下沉的物体可以用称重法测其浮力。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能力:能确认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能通过实验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情感:通过观察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归纳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重点:知道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难点:排开体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适时引导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测力计,盐水 自来水 重物 烧杯等
五:新课过程
1引入部分:一个神奇的上浮的鸡蛋(为后来下沉的鸡蛋做对比铺垫)
两个视频图片
课本中图片投影 (观察并提出问题)
2.学生给出浮力的定义(照课本念也行)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
通过漂浮的物体受力分析明确浮力的方向。
3.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1)手持重物将物体下沉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猜想,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重物在水中下沉的速度会减慢,水中的重物向上拉更省力等)
(2)引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引导学生看书, 并给予手托物体使测力计读数小于物体重力的例子。引导思考
(4)学生小组讨论实验过程并设计出方案得出浮力的大小
(5)挑选设计合理的小组阐述设计过程,及计算的过程。
得出正确的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并且F浮=G-F拉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浮力大小呢?(引起话题)
(2)学生小组讨论做出各种猜想:
(3)挑出液体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液体的深度重点讨论:
A: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a:拿出下沉的鸡蛋例子,对比引入时上浮的鸡蛋例子展开说明。
b:并学生自己动手在盐水杯中实验并计算重物的浮力
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液体密度大,浮力大
B: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a:学生自己体会在水桶中向下按皮球的感觉
b: 演示溢水杯中随着物体的浸入,排出的水增多,但浸没后,排开液体不变的情景。过程中要强调出浸入和浸没两个过程的异同。
c:围绕课本,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并提问过程是怎样的?
d:学生自主动手,并记录数据。
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C: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过程,体验出浮力与深度h无关
对其它各类的猜想给予说明。比如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等等
得出最终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只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它因素如深度,形状,物体密度等都无关。
5:给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小量课堂练习:
对整堂课的把握希望是有更多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并在课本的引导下自主得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