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朱君孝副教授作客曲江一中文化讲堂
2013年10月16日16时,曲江一中报告厅掌声雷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朱君孝副教授应曲江一中教务处主任朱琳瑛邀请,为我校高2016届全体师生和高2015届文科班师生做“文化遗产,在你我的身边”专题报告。会前,朱主任对朱君孝教授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朱教授通过曲江一中校徽的由来诠释曲江文化与中华底蕴所带来的魅力与价值。朱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将我们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历史与古典文化一一相连,接着继续深入开始讲述起了我们最熟悉的这片土地——曲江。他从曲江最初开始讲起,由秦到唐,由南方到北方,由古代到现代,在讲述的过程中,教授常常穿插着一些典故与优美的古诗词,使历史不再生硬古板,而如画卷一般流淌在我们面前。
在介绍何为“遗产”时用了许多英文的翻译,使文化遗产不再拘泥于古代,不再拘泥于中国,反而贯穿古今,横跨中外,使这次讲课别有一番风味。
朱老师通过PPT分别展示了几幅图片来讲述文化遗产的分支——文物、遗址。细分细说之后,朱教授又将遗产扩大来讲——自然遗产、世界遗产,使我们更加领略到丰富的遗产文化。
随后教授主要讲了中国所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他选取了几个非常有名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娓娓道来。朱教授深厚的文化知识使他讲到任何一个方面都似信手拈来般自如流畅,更让我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怀着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渴望,伴随着铃声意犹未尽结束了本次报告会。但我们的思绪还沉浸在那些贯穿古今中外的文化、自然遗产中。虽然“遗产”一词的解释可能不过寥寥几行而已,但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是不可比拟的。身为五千年的华夏子孙,十三朝古都的我们,更应该从心底去热爱、去维护、去支持、去学习这些属于人类的无价之宝。
朱君孝简介
朱君孝,生于1966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学位,现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研究与教学。
教学科研工作
参加过秦始皇陵区、登封南洼遗址、安阳固安北朝墓地、荥阳娘娘寨等考古发掘工作。讲授本科生课程《考古学通论》、《科技考古》、《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文物遗产概论》、《秦汉考古》等,多次担任本科生《田野考古实习》课程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登封南洼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之“公元前3500-1500间经济技术与文明的演进关系研究”子项目“制陶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文明演进关系”之一“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研究”等。
代表性成果
1.《登封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研究报告》,2009年。
2.《二里头晚期外来陶器因素试析》,《考古学报》2007年3期。
3.《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看二里头四期的文化性质》,《江汉考古》2007年4期。
4.《二里头文化与夏商分界再探》,《中原文物》2006年3期。
5.《试论秦陵兵马俑的工艺技术渊源》,《考古与文物》 2005年2期。
6.《二里头遗址陶器产地的初步研究》,《复旦学报》200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