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迎接语文发展崭新时代——参加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研修班的学习体会
2014年1月3日,彭玲和张莉莉一行两人到达北京,参加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第二期主题研修班,开始了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
元月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主持,开展了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的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首先讲演,他强烈呼吁母语的学习应该提升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语文教师除了培养学生母语沟通能力,还应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关乎民族教育的进步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他还强调新的历史背景下要求培养出新型语文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和追梦型教师。
接着,上海市莘城学校校长祁建敏介绍本校的语文教学经验,注重语文学习的“四查”,即查文本,查教学设计,查教学策略,差学习体验。该校从规范汉字书写出发,开展汉字文化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学生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发表讲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为老师们讲解如何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个人作用。他尤其强调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人民教师,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为民族教育的腾飞努力奋斗!
本日下午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开始了《彰显语文魅力 铸造中国灵魂——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学校的传承与创新》的讲座。该校的语文课堂已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在小班化教育前提下,分配导师,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育。同时改变教师授课内容,围绕“六个一”开展语文教学,学生定期完成阅读一份读物,一份板报,一份读书评论,一次经典有约,一部自编情景剧,一次表演课本剧。范校长认为本校的语文教育是绿色语文教育,让“冻起来”的语文变成“动起来”的语文,提升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热衷观察社会,关怀世界,实现人格的锻造。
5日的讲座首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她认为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能力、口语能力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清醒地认知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的作用在于合理地做好组织、引导、激励和授业。接着是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艺术》。一切有效的阅读都必须建立读懂作者的基础上,理清原文作者的基本思路,把握了基本思路,才能为寻找到“自己”创造最充分最扎实的依据。另外,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然而写作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语文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上,切忌闭门造车。
最后一日的专家讲座由南通师范二小副校长施建平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主讲。施建平老师的《跑向生命的深处》就现代小学教育做了全面而又细致地阐述。生命教育和特色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尤其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非死读书、读死书。吕所长为全体教师详细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此版字表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制定得更为规范而丰富,与时俱进。分为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附件包括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最后并强调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播规范汉字的重任,做到身体力行。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与能力、过于强调基础与训练,以致于使最具审美性、最富精神魅力的语文教育变成了一种纯技术性的近乎八股式的机械训练。现代语文教学应该建基于“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行进文化等为基本内涵。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无疑起到了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在各自的语文教学领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为母语教育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